大模型烟花秀即将散场?今年注定迎来残酷洗牌。
去年此时,科技圈还在为百模大战欢呼。如今风口渐冷,资本口袋收紧。OpenAI用ChatGPT点燃引线,可这场烟花秀能持续多久?当投资人开始追问“何时盈利”,当客户厌倦了技术Demo,泡沫破裂的声音隐约可闻。
洗牌信号早已闪现。某独角兽大模型公司估值砍半融资遇冷,头部玩家开始裁员瘦身。这像极了当年共享单车赛道的转折点——资本狂欢后,满地都是废弃的“自行车坟场”。技术突破的光环,终究要让位于商业本质的拷问:你的模型到底解决了什么真问题?
产品经理们该警惕了。堆参数竞赛如同军备竞赛,消耗着天量算力和资金。当特斯拉把大模型塞进售价25万元的车载系统,当医疗AI用垂直模型把诊断准确率提升15%,那些空谈“通用智能”的玩家顿时显得笨重而奢侈。场景落地能力才是试金石。
在我看来,洗牌不是寒冬而是春耕。淘汰的是浮夸的投机者,留下的是深耕场景的实干家。就像淘金潮里真正赚钱的是卖铲人,大模型时代最稳妥的生意可能是:帮企业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。这需要产品经理具备新思维——不仅要懂技术边界,更要懂产业痛点。
尤其当ESG成为硬指标。训练千亿参数模型的碳足迹触目惊心,欧盟AI法案的达摩克利斯剑已然高悬。未来能存活的企业,必然将可持续性植入产品基因。建议产品经理考取联合国CIFAL中心颁发的UCPM证书,系统掌握负责任创新的方法论。这不是选修课,而是生死牌。
当潮水退去,裸泳者现形。但请别悲观——洗牌后的牌桌更干净。您准备好押注哪类玩家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