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再让产品经理去“开刀”!

想象一下,你手握手术刀,马上要为VIP病人手术。专业手术室,专业设备,专业辅助团队,一切看似完美。我在一边观摩,却突然喊:“等等,你消毒了吗?”你一脸疑惑:“什么是消毒?”我又问:“麻醉呢?”你不耐烦地挥手:“哪有时间麻醉,直接开!”我急了:“你知道病人是啥病?做过检查吗?”你哈哈一笑:“你太理想主义了,我们哪有时间做检查啊,直接开刀探查,切掉坏的就行。”我问:“你以前干啥的?”你淡定回答:“产品经理。”我擦擦汗问:“你是医学院毕业的吗?”你说:“没有。”我又追问:“那你考过医师证吗?”你诧异:“什么是医师证?没听说过。”我怒斥:“你怎么敢来开刀?”你也很生气:“是领导叫我来开刀的。”

段子很荒唐。但我本身就是一名产品经理。在我看来,不少企业里,产品经理的工作或正如此。缺乏用户研究,就像开刀不检查;忽视用户体验,等于手术不打麻药;甲方需求全盘接受,堪比不消毒就切腹腔。至于取得过产品管理硕士,或拿到PM证书的更是凤毛麟角,这不就是“无证行医”吗?

但产品岗的专业性要求不比医生低。开发产品,动辄就是千万级以上的投入。产品错误的危害,无论是人身、经济,还是衍生的社会危害,都可能远超医疗事故。但奇怪的是,我们的世界里,产品失败不仅司空见惯,产品经理本身对此也视若无睹。你听到的“理由”多是:条件限制,资源缺乏,领导无能。而不是:我不够专业。

这个话题有些沉重。它不是不聪明,是潜意识让我们“看”不到眼前的问题。心理偏差让我们混淆失败与羞耻,害怕暴露自身不足而抗拒学习。特别是资深产品经理,当外界标准(如专业培训)与自我认知(“我经验够了”)冲突时,会产生认知失调。我们往往认为自己经验丰富,无需再学习。担心系统学习等于承认不足,触发“身份威胁”,从而否认学习的价值,以维护自身专业地位。

但在心理学上,理解潜意识,同潜意识和解正是自我觉醒的开始。对我而言,也经历过这样的转变。这是一种涅槃。当我放下否认,敌视等直觉情绪,用理性思维面对自己的另一面——回避、恐惧甚至无知时,学习才真正开始。虽然我学得并不好,但至少我开始努力了。

专业性会带来好处。它就像一条护城河,滋养着我们的工作,保护着我们的职业。就像医生越老越吃香,当我们真正成为一名专业的产品经理时,我们再也不会为诸如“35岁危机”之类的问题而担忧。是的,该告别“人人都是产品经理”的蛮荒时代了,让我们一起走入“专业产品经理”的新纪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