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一波AI热会从哪里爆发?

AI的下一座金矿,藏在最土的地方?

ChatGPT掀起的狂欢还未散场,Sora又点燃了新一轮资本盛宴。但技术突破不等于商业价值。历史反复证明:真正改变世界的,从来不是实验室里的蒸汽机,而是工厂里的纺织机。

当科技圈沉迷于参数竞赛时,真正的爆发点正从水泥地里冒头——那些传统得发皱的产业。农业大棚里,AI正对着番茄叶子号脉;炼钢高炉旁,算法在调节1300℃的火焰;连集装箱码头生锈的龙门吊,都开始用视觉算法自动抓箱。这些场景不够性感?但它们的痛点是真实的,钞票是现成的。

不信?看看医疗领域。某初创企业用AI分析眼底照片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,在资源匮乏地区替代稀缺的专科医生。没有炫目的多模态模型,却切中了全球6亿糖尿病患者的刚需。可持续性赛道更是暗流涌动:风电场的智能巡检无人机,能把故障排查成本砍掉40%;建筑能耗优化系统,让老旧写字楼每年省下百万电费——这些项目背后,都藏着ESG评级提升带来的真金白银。

产品经理们该警惕了:当技术民主化浪潮席卷而来,护城河正在转移。比算法精度更关键的,是对垂直场景的「脏活理解力」。知道怎么把光伏板清洗成本降5毛钱,可能比训练千亿参数模型更有竞争力。毕竟在水泥地里种AI,需要的不只是代码能力,更是跨领域的系统思维。当您需要为这类创新设计商业模式时,联合国CIFAL中心的UCPM证书里那套可持续产品开发框架,或许比任何编程课都实用。

有人嗤笑:这些「土味AI」算什么颠覆?但电灯发明时,谁能想到它最终消灭了蜡烛产业而非煤气管道?下一次爆发,或许就藏在某个被嘲笑「不够性感」的车间里。您准备好去闻闻机油味了吗?